楼市:成交量创一年新低,地价并未回落
百强房企受疫情期间销售大幅下滑所致,投资节奏、投资力度均大幅放缓。截止至2月末,百强投资金额较去年同期下滑15%左右,且仍有超过三成企业未拿地。
在整体趋谨的投资策略下,国企、央企“逆市抢地”表现相对积极,部分区域型房企也在加仓,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整体而言,为降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,当前不少地方政府针对土地端出台利好政策,预计疫情过后土地市场将迎来拿地“小阳春”,但难现去年一季度的地王潮。
1
成交量创一年新低,地价并未回落
2020年2月,受疫情影响,多个城市土地出让暂缓,本月全国土地市场成交体量大幅回落,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;各能级城市中除一线城市成交量有所上涨外,二三线城市的成交量均较上月减少了五成左右。
为了稳定地市,多地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减轻房企拿地压力、保障土地供应,北京、上海等热点城市也加大了优质土地的供应力度,助推本月地价大幅走高,达到近一年最高点。
2
仅半数百强上榜,TOP30占据百强66%货值
2020年1-2月新增货值TOP100总量超万亿,门槛值为23.8亿,较上月提升8%。其中仅有半数百强房企上榜。
整体而言,不到二成房企货值超过200亿,开年以来投资整体较为谨慎。仅绿城、华润、绿地新增货值突破400亿,分列货值榜前三。
规模房企投资优势依旧显著,66%以上的货值被销售TOP30企业所获。从各梯队拿地态度来看,10强房企和第二梯队态度分化明显:10强房企销售集中度超过5成,在楼市整体冷淡的情况下,10强房企销售能力凸显;第二梯队房企则“趁机补粮”
3
三成百强房企尚未纳储,TOP10拿地金额锐减50%
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,百强房企投资力度大幅下滑。
首先,仍然有接近三成的企业开年以来尚未拿地,2月份如祥生、合景泰富、首创置业等均无新增土储。相应的,上榜企业中超过三成来地方性企业。
其次,拿地金额上,百强2020前2月同比下滑超15%,其中销售TOP10企业1-2月新增拿地近800亿元,较2019年同期降幅50%。
1-2月百强拿地销售比为0.4,在疫情影响下销售受阻,在部分房企拿地积极的带动下拿地销售比回温。但有40%左右为底价成交,且2月超过50%的企业投资金额不足10亿。
从各梯队拿地态度来看,10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仅有0.2,跟上月持平;11-20强房企在华润、绿城强势拿地的情况下,带动拿地销售比提升至接近1的水平。1-2月未拿地的3成百强房企主要分布在后3个梯队。
4
央企、国企逆势“抢地“,部分区域型房企加仓布局
在疫情导致销售不畅的大背景下,百强房企主要精力均集中在线上销售、加紧复工上,绝大多数企业投资几乎“暂停“,单月拿地金额超过10亿的企业不足3成。但随着土地供应恢复、政策的刺激,2月仍有少数房企在逆势“抢地”,主要分为三类:
第一类是资金充裕、融资成本较低的央企、国企积极拿地。中交集团、华润置地、首开股份等单月拿地金额超过150亿,远高于其1-2月的操盘金额。中交、华润等强强联合在北京拿地。2月首开也在福州单块地超近30亿元。
第二类是区域型房企逆势加仓。最为强势的是绿城,其2019年拿地金额近900亿,同比增长57%。2020伊始,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在延续了积极态势,在北京和浙江增加土地储备,单月拿地金额271亿元,位列百强之首。此外,龙光、中骏等前2月拿地销售比高于1。
第三类是地方性企业和聚焦区域深耕的中小房企。例如湖南建共、德信等。开年以来德信接连在温州补仓,市区拿下三宗宅地。考虑到一季度拿地能够在年内上市形成销售,配合疫情结束后市场报复反弹的可能性,会对今年的业绩形成一定支撑。
5
三四线成交占比超5成,长三角优质地块热度仍高
从2月份百强房企拿地分布来看,一线城市占比上升4个百分点,达到6.1%。二线城市成交占比大幅缩减至36.9%,一方面是此前出让“大户”武汉受到疫情影响2月无成交,另一方面也是部分一二线地块延迟出让所致。而三四线占比达52.16%,重回一半以上。
区域层面,中西部和长三角成交建面占比均在3成以上,长三角2月份土地市场成交热度相对其他区域来说较高:温州是前两月百强拿地建面最高的城市,杭州在节后的首场首拍中也引发了一个小高潮,20余家房企参与了3宗地块的竞拍;其次环渤海占18%,珠三角占比13.89%,环渤海中北京成交量较高。
6
政策扶持+供应放量,二季度地市或迎“小高峰”
在疫情影响之下,大批土地延期、暂停出让,导致整体成交量大幅下滑,对土地市场形成较大冲击。为维持地市平稳运行,不少省市相继放松供给侧政策,给开发企业带来一定利好:如浙江、上海、无锡、西安、南昌、南京等或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、或延长付款期限,意在减轻企业资金压力,刺激企业参与土地竞拍。
在政策扶持以及供应端放量之下,土地市场很有可能在疫情过后迎来房企补仓的“小高峰”。但不会出现去年“疯狂”拿地、地王频出情况。在疫情下售楼处关停、停工等会导致一季度销惨淡,管理费用、利息成本的支出也会让房企”伤元气“。
城市选择上,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周期,疫情或将加快调市场调整期结束,聚焦关注二线城市,以及城市圈红利下基本面良好有产业、人口支撑的三四线。目前政策宽松的窗口期已至,随着政策环境“放松”以及本身市场需求尚存,这些基本面良好的城市或将再疫情结束后迎来报复性反弹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