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州GDP首破“千亿元”大关 工业主体支撑作用凸显

2021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池州GDP首破“千亿元”大关!

池州是个“小”市,小就小在经济总量上,小就小在基础薄弱、底子不厚。冲破“千亿”关口,来之不易,难能可贵。


 

这是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、追赶跨越的结果——

经历了池州地区复建之初的一穷二白、艰苦奋斗,撤地设市之后的奋起直追、厚积薄发,五年,我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多个百亿元台阶,2021年达到1004.2亿元;我市人均GDP也连续迈过5万、6万关口,2021年预计达7.5万元。

这是市委、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动起来、立即干起来的结果——

过去的一年,市委、市政府坚定实施“产业强市”战略,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,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三次产业齐头并进,三大需求协同拉动,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量质齐升。

从生产看——

农业生产稳定发展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.6%,比全省高0.2个百分点,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增长,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,建成优质专用水稻示范基地82.9万亩。

工业主体支撑作用凸显。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.7%,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1%,工业化率由2020年35.8%提高到38.3%。

服务业增势良好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.9%,比全省高1.2个百分点,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.8%。传统服务业加速回暖。批发业、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.3%、19.8%,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6%,比上年提升7.5个百分点。新兴服务业展现较强活力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,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58.2%,商务服务业增长59.1%。

从需求看——

投资持续稳定增长。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3.5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.9个百分点。

消费稳健复苏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全省0.4个百分点,消费持续转型升级。外贸持续快速增长,全年进出口增长33.9%。

经历了2020年疫情、汛情的双重考验,池州经济迎来了2021年的稳健复苏、稳中加固、稳中提质,池州改革发展气象一新。

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。千亿GDP,不仅是一个可喜的数字,更是我市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跃上的一个新台阶。此外,150户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(其中17户超十亿元),进出口总额突破14亿美元,金融机构人民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,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0万吨以上。

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。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38.6%提高到43.2%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由53.3%提高到58.6%,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17.1%提高到22.2%,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5.5%提高到6.9%。

质量效益取得新提升。2021年前11个月,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41.5%,居全省第4位,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.7个百分点。全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8.9%,比上年提升1.6个百点。全年PM2.5均浓度31.5微克/立方米,比上年下降8.4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6.3%。

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。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19588户,增长13.9%。净增“四上”企业132户,其中工业企业41户。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05个,到位资金715.6亿元,增长15.3%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3.8%,比全省高6.7个百分点。

民生福祉实现新加强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.5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22%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为2.02,比上年同期缩小0.04,连续多年保持缩小态势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5.6%。

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。刚刚结束的2022年市“两会”,聚焦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“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”定位,锚定在全省实现“增速居前列、人均争上游”目标,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新任务,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新蓝图。

站在新起点上,以更拼的劲头加快发展,坚决破除按部就班、慢条斯理的惯思维,以“争”的劲头、“比”的勇气、“闯”的精神,坚持拉高标杆、跳起来摘桃子,奋力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,池州经济必将百尺竿头、更进一步,如芝麻开花、一节更比一节高。

关键词: 池州GDP 千亿元大关 工业主体 农业生产